现在位于:新鸣网 > 养生保健 > 文章正文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 99度社区 24小时新闻热线:18803523159

饮食失节疾患生

长期以来,不少人追求享口福,喜食山珍海味,且食不厌精,酒肉迭进,日甚一日。殊不知,日积月累的饱食终可造成营养过剩,最后导致疾病。    慢性疾病多是吃出来的   饮食是健康养生的基础。饮食贵在有节

长期以来,不少人追求“享口福”,喜食山珍海味,且“食不厌精”,酒肉迭进,日甚一日。殊不知,日积月累的饱食终可造成营养过剩,最后导致疾病。

  
  

慢性疾病多是吃出来的
  

 饮食是健康养生的基础。饮食贵在有节,所谓“饮食自倍,肠胃乃伤”。但近年来,人们在物质资源极大丰富,营养和健康状况明显改善的同时,由于膳食结构不尽合理,最终使得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发病率迅速增加。

 俗话说:“病从口入。”现代研究表明,我国成人超重和肥胖、高血压、糖尿病、高血脂等已经成为普遍存在的公共健康问题,膳食因素在导致以上健康问题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。更有部分营养学家认为,目前引发我国居民死亡的前两位疾病,即心脑血管疾病和肿瘤,与膳食结构不合理关系密切。简言之,常见的慢性疾病大多是吃出来的。
  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,饮食文化亦源远流长。长期以来,人们受“饱食文化”影响,误以为吃得多就好,能吃就能干。长期以来,不少人追求“享口福”,喜食山珍海味,且“食不厌精”,酒肉迭进,日甚一日。殊不知,日积月累的饱食终可造成营养过剩,最后导致疾病。诸如糖尿病、肥胖、中风、癌症等,往往与营养过剩有关。
  
  

饮食失节易诱发多种疾病
  

 饮食合理与否与糖尿病的发生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。目前,有一个公认的说法,糖尿病的发病与饮食太饱有关。这是因为长期饮食过量易刺激胰岛素分泌亢进,久而久之会导致胰岛功能因为长期超负荷而衰退,从而使胰岛素分泌减少,出现糖尿病。另外,多食还容易导致脂肪肝、胆囊炎、胰腺负担加重,这些都容易间接导致体内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,从而出现糖尿病。
   饮食结构不合理是肥胖的致病因素之一。有人认为,多吃米面等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容易发胖,有些女性为了追求身材苗条,也有些人为了减少高血糖带来的危害,少吃或不吃主食。诚然,碳水化合物摄入后可变成葡萄糖进入血液循环,但肥胖的真正原因是能量过剩。况且,碳水化合物是人体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,达不到相应的摄入比例,肯定会影响身心健康。因此,在严格限制主食的情况下,大量食用高蛋白和高脂肪的食物,盲目多吃动物性食物,无论对于减肥还是对于减少血糖含量,都是舍本求末的。
   人类癌症的发生尽管与遗传因素有关,但主要还是由包括膳食在内的环境因素引起的。据有关资料显示,约1/3的癌症与膳食不当有关。如食管癌、胃癌、肝癌、结肠癌、直肠癌等。
   由此可见,现阶段许多疾病是吃出来的并非夸大其词,更不是危言耸听。《黄帝内经》云:“膏粱之变,足生大疔”“饮食自倍,肠胃乃伤”。饮食习惯及饮食结构确切关乎人类健康。中医营养学一直恪守“饮食有节、谨和五味”的法则,饮食应宜忌得当,营养适中,强调“五谷为养,五果为助,五畜为益,五菜为充,气味合而服之,以补益精气”,以求达到“阴平阳秘,精神乃治”的平衡状态。
  
  

“饮食有节”能保持良好状态
  

 现代营养学认为,人体维持生命需要40多种营养素,这些都是从日常饮食中获得的。我们所吃的各种食物,都有它们的食用价值和营养价值。合理平衡的营养是保持健康的基本要求,也是饮食的基本要求。只有食物多样,食谱广泛,各种营养数量充足、比例适当,才能满足营养平衡的要求,饮食结构应以“杂”为平衡。
   现代解剖学研究认为,人类胃肠结构和功能介于食肉动物和素食动物之间,稍接近于素食动物。是故大鱼大肉、煎炸油腻之品,并全非补益之品,相反,嗜食肥甘厚腻,易化火生痰,给脾胃造成严重负担。因此,科学合理的膳食结构应是“素食为主,荤素搭配”这样即减轻了脾胃的负担,又有利于营养均衡。
   《千金要方》曰:“不欲极饥而食,食不可过饱;不欲极渴而饮,饮不可过多;饱食过多,则生积聚;渴饮过多,则成痰。”凡食应以少为宜,少吃一口,多活一年,“饮食有节,饥饱有度”不仅有利于脾胃受纳运化,更有利于脾胃功能长久地保持良好状态。伟大诗人陆游曾将其养生经验概括为一句诗“多寿只缘餐饭少”。
   与此同时,要“顺应四时,择时调补”。元代忽思慧在《饮膳正要》中以四季时序指导膳食:“春气温,宜食麦以凉之,不可一于温也,禁温饮食;夏气热,宜食菽以寒之,不可一于热也,禁温饮食;秋气燥,宜食麻以润其燥,禁寒饮食;冬气寒,宜食黍,以热性治其寒,禁热饮食。”人体饮食必须与外界环境相统一、相协调,因时施膳,辨证施膳,方能身体健康,却病延年。还要注意“五味调和,防止偏食”,既要浓淡适宜,又要搭配相宜;既要提供全面的营养物质,又要刺激食欲,促进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。
   如果人们只讲究饮食的滋味嗜好,不重视食品的新鲜、陈腐,不注意食物对身体的利害,就会招致疾病。同时,如果不注意饮食禁忌,也会伤及脾胃。因此,要注意饮食清洁、饮有所忌,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,对保证身体健康极为重要。
   好的脾胃,仅靠饮食调护远远不够,当今社会,竞争日趋激烈,学习、工作、生活压力接踵而至,情志因素导致的脾胃疾病逐步凸显。中医学理论根源于阴阳、五行学说,五行相生相克,五行中,木土关系尤为密切,肝木乘土,忧思伤脾,脾土受克,久而久之,脾土失健,食不甘味,百病丛生。《素问·上古天真论》说:“恬淡虚无,真气从之,精神内守,病安从来。”通过养性调神,改善气质,优化性格,增强自身的心理调摄能力,起到预防疾病,健康长寿的目的。
   要保养好自己的脾胃,还应加强自身体魄锻炼,以动为纲。《吕氏春秋·达郁》以“流水不腐,户枢不蠹,动也”为例,阐述了“形气亦然,形不动则精不流,精不流则气郁”的道理。适当的运动可促进消化,增进食欲,使气血化源充足,脏腑功能不衰。 (任顺平 作者为山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脾胃病科主任)

资讯标签:疾患 饮食

 责任编辑: 刘晓娟

上一篇:范志红:在外就餐伤身怎么破?

下一篇:问题来了!人真的会被热死吗

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:

晋公网安备 14020002000122号